置富產(chǎn)業(yè)信托(0778.HK)漲4.7% 總市值135億港元
置富產(chǎn)業(yè)信托(0778 HK)漲4 7%,報6 91港元,總市值135億港元。置富產(chǎn)業(yè)信托宣布,已訂立買賣協(xié)議,以8800萬新加坡元(約5 01億港元)收購新加
“史”的深淵
——《史記》讀后感
(相關(guān)資料圖)
讀《史記》,似看畫軸,目不暇接。地理位置上,由中原華夏,有邊疆外國;人物,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;文化上,有儒墨道法百家思想······有人說《史記》是百科全書,由此看來,這并不是夸大其詞。我不禁感嘆我祖先之中竟有如此偉大的人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,奮發(fā)向上,不甘沉淪,匯成一代豪杰。
《五帝本紀》記述了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五個圣明的帝王:黃帝、顓頊、帝嚳、堯、舜。其中堯舜是司馬遷最為尊崇的帝王。二人創(chuàng)立的禪讓制影響深遠。帝堯在位七十年申明紀律約束百官,各方面都呈現(xiàn)一派興旺發(fā)達的景象。堯知道自己的兒子不成才,不足以把天下交給他,于是本著“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”的宗旨,采用變通的做法,把天下給了舜。瞬二十歲以孝順知名,三十歲得到四方諸侯長認可。舜做什么都有理有據(jù),有謀略,為天下人著想,不辜負帝堯的信任。對于禪讓,司馬遷寄寓了自己的政治思想,也體現(xiàn)了對秦、漢以來的專制政治的反感。堯舜二人的禪讓,含有愛國情感。為什么堯選擇把天下交給舜,而不給自己的兒子丹朱,堯本著“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”的宗旨,是為了國家,為了百姓。禪讓制雖然改變了代代相傳的模式,但其根本影響是有益的。
我們是華夏的兒女,在品德方面,要求我們忠于祖國,熱愛人民。《史記》中記述了很多英雄事跡。在《屈原賈生列傳》中,賈誼與屈原忠心為國,都有“我和我的祖國是不可分割的整體”的思想,一片丹心??勺罱K二人卻因小人進讒言而被貶流放,屈原在楚國,經(jīng)歷了楚國由盛到衰的過程,楚懷王最后死于秦國,屈原也投江自殺了。賈誼,因打擊諸侯,而被貶罷官。他在路過湘水時,為憑吊屈原,寫下了“嗚呼哀哉!逢時不祥。鸞鳳伏竄兮,鴟梟翱翔。闒茸尊顯兮,讒諛得志;賢圣逆曳兮,方正倒植?!钡恼Z句。這些語句,我想不只是在寫屈原吧,更有自己的一片忠心,至死不渝。
司馬遷最令人敬佩的是沒有以成敗論英雄,他將項羽列入了“本紀”,給予了他最高的歷史地位。“破釜沉舟”“鴻門宴”“四面楚歌”“巨鹿之戰(zhàn)”“彭城之戰(zhàn)”“垓下之圍”等故事,早已家喻戶曉。巨鹿之戰(zhàn)體現(xiàn)了項羽非凡的軍事才能;彭城之戰(zhàn)體現(xiàn)了他人生的光彩;鴻門宴體現(xiàn)了他政治幼稚心無成算。項羽是一個悲劇英雄?!吧斪魅私?,死亦為鬼雄。至今思項羽,不肯過江東。”項羽一生經(jīng)歷了七十余次的戰(zhàn)斗,僅失敗一次,但這一次,讓他失去了一切??墒沁@一戰(zhàn)他又敗得漂亮,“天亡我,非戰(zhàn)之罪。”本該成為英雄的,卻無法成為英雄。烏江自刎,項羽拋開了屬于他的一切。
當史的畫軸被打開,使人震撼,使人敬佩,也使人惋惜。當然,這其中的愛國情感使人受益頗多。我們會明白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”所蘊含的道理;會領(lǐng)悟“茍利國家生死以,豈因禍福趨避之”的深意。
歷史自有可取之處,卻也有可悲之處。 ——題記
“自曹沫至荊軻五人,此其義或成或不成,然其立意較然,不欺其志,名垂后世,豈妄也哉!”太史公在《刺客列傳》的末尾為這五人做了簡短的評價,而太史公對他們贊揚之意無疑是顯而易見的。然而他們的所作所為真的全值得我們學習、贊揚嗎?下面先來看看這五位刺客。
首先是曹沫。曹沫為了替魯莊公收回失地而劫持了齊桓公,以最小的代價換來了國家的最大利益,他也是唯一功成且身退的刺客。曹沫這樣的行為和精神無疑是最可取的。
其次,荊軻是最出名的一位刺客,因為他做了一件驚天之舉——刺秦?!帮L蕭蕭兮易水寒,壯士一去兮不復還”這句話在今天還廣為流傳。從歷史的眼光來看,他是一個*,想以一人之力阻礙秦統(tǒng)一的歷史進程,也讓樊於期、田光、高漸離等人因他而死;但從個人的品德來看,他又是一位有大俠膽識的人,他為了國家利益,戰(zhàn)勝膽怯,臨危不懼,走上了刺殺秦王這條不歸路。荊軻的做法和意識都是有失理性的,但他的這股精神力量是值得我們贊揚的。
為何我把這兩個歷史時期相差甚遠的刺客放在相鄰的段落來評議呢?這是因為他們都同樣信奉著為國家利益獻身的信條,而曹沫不僅保全了國家利益,自己也功成身退,其行為也是更為理智的;荊軻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,但其螳臂當車想阻礙歷史進程的魯莽行為卻是需要批判的?!笆繛橹赫咚馈边@句話同樣在《刺客列傳》中得到了體現(xiàn),也成為另外三位刺客的信條。
豫讓,為了替被趙襄子“漆其頭以為飲器”的智伯報仇,先后兩次刺殺趙襄子都不成功,最后僅僅砍了其衣服三下就自刎謝世了。這也可以說是一種愚忠的表現(xiàn),但也從另一個側(cè)面反映了趙襄子的寬廣胸懷:面對刺殺自己的刺客,能夠縱虎歸山,并答應他的無禮請求,不得不為他的氣概所折服。
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。正如嚴仲子厚待聶政一樣,公子光也厚待專諸;亦如聶政深受感動一樣,專諸也深感其恩。于是聶政和專諸兩人同樣地以死相許。兩人都有老母在家,因此對刺殺之事猶豫不決,聶政服侍老母享盡天年后才去報恩,但專諸老母卻因不想耽誤兒子成大事,自縊而亡。他們兩人都成功刺殺了目標,又都當場被就地正法。聶政的姐姐聶榮因不愿埋沒聶政之名,伏在聶政的尸體上傷心欲絕,最后與聶政共赴黃泉??傆胁菝裨诰跫业拿鳡幇刀分蝎I出生命,如此處的專諸之母和聶政之姊,還有信陵君門下的侯贏,太子丹的門客樊於期……權(quán)力可以帶來顯赫與富貴;權(quán)力亦可以帶去上至弄權(quán)者下至平民的生命!
然而,千古江山,英雄無覓。專諸為什么沒有他用來刺殺吳王僚的八荒名劍——魚腸有名?是因為后人的冷漠,還是因為他的行為確實沒有太多令人推崇的地方?專諸的勇武雖有可嘆之處,但其生命的價值何在?就為了權(quán)貴的“知遇”?就為了公子們的爭奪名利嗎?他置自己的生命于何顧?又置自己的親人于何顧?
豫讓是智伯的臣子之一,智伯把他當過知己嗎?只是一句“甚尊寵之”而已。而那些公子們得到小道消息,言二人之能力,然后公子光一句“光之身,子之身也”,嚴仲子顧茅廬送禮,他們是真心如此嗎?所謂知己,不過是這些公子們一點點煽情的話語,再加之一點演技,落下幾滴不知是不是淚水的東西罷了,如此便能夠讓這些俠士們毅然赴死。由是觀之,刺客們不是為“知己者”死而是為“利己者”死!嗚呼,不亦哀乎!
標簽:
關(guān)鍵詞:
Copyright 2015-2023 今日藝術(shù)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 備案號:滬ICP備2023005074號-40 聯(lián)系郵箱:5 85 59 73 @qq.com